时间:2019-06-14
大
中
小
来源:忻州市交通运输局
忻州市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3条旅游公路主线,4条旅游公路连接线,58条旅游公路支线构成,共计约2984公里,总投资约197亿元。根据旅游公路布局规划方案,综合考虑上位规划、建设重点、地区实施能力,按照近期(2018—2022年)、中远期(2023—2027年)两个阶段实施。
2018—2022年底,是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的关键阶段。按照“效益优先,兼顾公平,示范引领”的原则,优先安排有效益、带动强、潜力大的项目。五年共安排3条旅游公路主线、2条旅游公路连接线(部分路段)、16条旅游公路支线的建设,总里程约995公里,总投资约84.46亿元。其中黄河板块建设182公里,投资25.1亿元;长城板块建设458公里,投资35.53亿元;太行板块建设355公里,投资23.83亿元。
同步配套推进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建设,以市场为导向,规划一级驿站、二级驿站、三驿站、露营地数量分别为8、8、7、3个,合计26个,总投资4.7亿元。
表5-1 忻州市三大板块旅游公路投资匡算金额及
公路用地规划表(2018—2022年)
板块 |
路线名称 |
里程(公里) |
投资(亿元) |
占地(亩) |
黄河 |
沿黄河主线 |
169.7 |
20.10 |
2047 |
支线 |
12.3 |
5.00 |
|
|
小计 |
182.0 |
25.10 |
2047 |
|
长城 |
沿明长城主线 |
259.1 |
22.49 |
4347 |
支线 |
199.1 |
13.04 |
2088 |
|
小计 |
458.2 |
35.53 |
6435 |
|
太行 |
沿太行主线 |
159.0 |
5.13 |
909 |
长城太行连接线 |
37.0 |
2.50 |
|
|
上官镇—瓦扎坪 |
5.0 |
0.90 |
60 |
|
支线 |
153.9 |
15.30 |
1222 |
|
小计 |
354.9 |
23.83 |
2191 |
|
合计 |
995.1 |
844609.2 |
84.46 |
表5-2 忻州市三大板块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投资匡算金额及公路用地规划表(2018—2022年)
服务设施类型 |
数量 |
投资(万元) |
占地(亩) |
骑行道 |
133公里 |
40021 |
700 |
步行道 |
136公里 |
27249 |
613 |
驿站 |
23个 |
47000 |
244.5 |
露营地 |
3个 |
150 |
75 |
合计 |
|
114420 |
1633 |
五年共安排4条旅游公路连接线(剩余路段)、42条旅游公路支线的建设,总里程约1989公里,总投资约112.3亿元。其中黄河板块建设152.7公里,投资10.8亿元;长城板块建设1267.6公里,投资68亿元;太行板块建设568.7公里,投资33.5亿元。
同步配套推进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建设,以市场为导向,规划一级驿站、二级驿站、三驿站、露营地数量分别为8、8、14、5个,合计35个,总投资5.4亿元。
表5-3 忻州市三大板块旅游公路投资匡算金额及
公路用地规划表(2023—2027年)
板块 |
路线名称 |
里程(公里) |
投资(亿元) |
占地(亩) |
黄河 |
沿黄河主线 |
10.0 |
|
|
支线 |
142.7 |
10.8 |
2953.0 |
|
小计 |
152.7 |
10.8 |
2953.0 |
|
长城 |
沿明长城主线 |
|
|
0.1 |
黄河长城连接线 |
267.9 |
12.2 |
2119.2 |
|
段家堡-义兴寨连接线 |
140.8 |
1.7 |
134.6 |
|
支线 |
858.9 |
54.2 |
10011.9 |
|
小计 |
1267.6 |
68.0 |
12266 |
|
太行 |
沿太行主线 |
26.0 |
|
|
长城太行连接线 |
193.8 |
15.1 |
2459.0 |
|
上官镇—瓦扎坪 |
91.5 |
1.7 |
42.5 |
|
支线 |
257.4 |
16.7 |
2334.6 |
|
小计 |
568.7 |
33.5 |
4836 |
|
合计 |
1989.0 |
1122867.0 |
112.3 |
表5-4 忻州市三大板块旅游公路投资匡算金额及
公路用地规划表(2023—2027年)
服务设施类型 |
数量 |
投资(万元) |
占地(亩) |
骑行道 |
208 |
62515 |
1094 |
步行道 |
94 |
18856 |
424 |
驿站 |
30 |
54000 |
269 |
露营地 |
5 |
250 |
125 |
合计 |
|
135621 |
1912 |
1.市交通运输局主导旅游公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构建设
由忻州市政府领导、市交通运输局主导,旅游、城市规划、环保、国土等多部门参与,进行旅游公路管理体制和相应机构设置。将旅游公路建设、管理等工作纳入年度部门考核目标,适时开展规划评估与调整,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。
2.县级政府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旅游公路管理机构
在全市各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旅游公路管理机构,配合市交通运输局,负责旅游公路规划修编、旅游公路项目建设以及旅游公路管理等工作,使项目建设能够按照规划要求全面开展和实施。并结合实际需求,开展县级旅游公路发展规划。
1.加大政府投资力度
通过争取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、争取中央车辆购置税补助以及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式,加大对旅游公路建设的投入。各级财政要分别安排一定财政预算资金投入旅游公路建设。
2.统筹使用政府资金
市、县政府要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统筹用于旅游公路建设。贫困县可以通过整合涉农扶贫资金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,鼓励采取出让公路桥梁冠名权、广告权、沿线土地等资源开发权,以及沿线受益企业出资、农村集体组织投资、农民“一事一议”自主筹劳等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。
3.加大政府债券投资力度
各级政府在年度新增政府债券限额内,合理安排债券资金用于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。
4.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
市、县政府可通过整合各级政府补助资金,采取资本金注入、建设期补助、设立投资基金、运营补贴等方式,将公路项目与沿线服务区(驿站)、汽车营地、旅游景区、产业园区、土地出让等有收益的项目捆绑招标,吸引社会资本一体开发、整体投资。
市级政府发挥统筹作用,加强对旅游公路PPP项目的组织落实。县级政府可委托市级政府统筹组织PPP项目的招标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、养护等,但政府付费责任仍由县级政府承担。积极引导国开行、农发行落实农村公路融资政策,降低融资成本。
围绕旅游公路发展规划,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,对管理制度、建设规范和标准等相关内容开展专项研究。逐步建立并完善与旅游公路相关的管理办法,如禁止大型货车使用旅游公路,限制旅游公路车速,以及旅游公路视域范围内的景观资源保护等。通过研究和实践,建立一套具有高科技含量,工程技术措施使用明确,融汇各学科知识和手段的建设管理手册,并通过工作分配和安排,使其中的内容能够落实到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。认真落实建设项目法人制、招投标制、监理制、合同制,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质量终身制及质量责任追究制度,切实提高我省旅游公路的质量水平。
此外,旅游公路发展规划及其建设涉及交通、旅游、城市规划等多部门间的合作和协作。需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国际、省际以及多部门间合作与交流,加强部省联合、以及多部门合作的力度,协调各类上位规划与旅游公路规划建设的关系。适时邀请地方政府各部门、旅游景区、各相关企业单位、非政府组织以及民众代表进行座谈,关注各利益主体的需要。
1.开展管理政策研究
与市其它相关政府部门联合,结合省旅游公路管理目标、管理实施,开展旅游公路管理政策研究,为完善市旅游公路管理制度提供理论基础。
2.开展标准规范研究
与交通科研机构合作,结合忻州市特色,开展旅游公路标准规范的研究,为自上而下指导全市旅游公路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。
3.开展建设关键技术研究
与交通科研机构等合作,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,结合忻州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,以重点示范工程为依托,开展关键技术研究,并通过示范、培训等加以推广应用,实现公路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。为行业人员参加旅游公路相关考察活动、国际学术活动、对等交流和客座研究创造条件
结合忻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建设与旅游公路相关的推介、宣传活动,树立有忻州特色的旅游公路品牌。提高对旅游公路的认识,以及支持旅游公路建设的积极性。
倡导组建旅游公路自驾游俱乐部,共同参与讨论旅游公路自驾、自行车、郊野徒步等游览活动,分享使用旅游公路系统的体会。